欢迎访问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网站!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一:发震构造与活断层探测

①探测活断层的空间位置及活动性问题

通过联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测绘、数字地层等技术,运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RTK等仪器设备,进行地表地貌测量,揭示发震构造的具体位置;再通过在构造可能通过的位置进行探槽钻孔取样,进行断层活动年代测试,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活动构造及活断层最为关键的断裂位置及活动性问题。

②研究发震构造的几何特征及孕震能力

研究发震构造模式、构造规模、活动强度,并根据这些因素判别最大潜在地震。确定能够孕育地震的活断层的空间位置、力学性质、活动类型、滑动速率、古地震时间、复发周期等定量特征。评估其孕震能力,可能发生的地表破裂,为有效地避让活动断裂造成的地震地质危害,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③发震构造与活断层探测团队骨干:

吴传勇、余中元、袁四化、于晓辉、曹筠、杨仁虎、马欢、苏畅、黄静宜、刘智荣、关成尧、房春慧、罗腾、刘广虎、白相东、许志河、戴训也


研究方向二:孕震环境与地震动力学

①地震目录的修订

通过密集的地震台网,对河北省地震活动进行跟踪观测,不断提高地震观测的震级下限,为省内地震提供日趋完整的地震目录,并对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判断分析。

②地震孕育前兆信息的获取技术

通过地壳形变观测、电磁观测及地下流体观测手段,以及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应力遥感监测等技术获取地震前兆信息,并发展地球物理观测大数据的处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地震的短期预报提供技术支持;对发震断裂及其它地震孕育过程进行连续观测,监测应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地磁场、地热场及地下流体水化学成份在地震孕育过程中时空演化规律,深入研究地震动力学和成核机理,从而发现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地震前兆,探索地震预测方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进行预测方法研究。

③地震监测仪器的研发

以提高地震探测监测仪器动态性能为目标,通过硬件结构优化设计和全新的重力测量数据处理算法突破振动干扰实现绝对重力仪的小型化、集成化;同时对地震计动态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研究,设计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新型地震监测仪器,为地震监测、预测和预报提供科学支撑。

④孕震环境与地震动力学团队骨干:

冯向东、丰继林、张新东、李忠、姚振静、王晓山、武巴特尔、李莹甄、谭萍、蔡建羡、黄猛、杨光、苏畅、黄骥超


研究方向三:地震地下流体动力学

本方向主要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地壳应力(应变)作用下地下流体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地下水位、水温和水化学组成,以及地下气体组成和通量)动态变化机理,分析地下流体异常变化与地壳形变破坏与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开展地下流体对高频自然力(固体潮和气压等)的响应,应力作用下地壳与地下流体力学耦合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并利用地下流体动态变化过程分析预测地震活动。

地震地下流体动力学团队骨干:

廖欣、石云、张莹、宋洋、张莉丽、孔慧敏、张艳、屈智慧、朱磊、孙珍军、王承洋、陆丽娜、李照阳


 



电话:010-58412454 传真:010-58412454 邮箱:fz@cidp.edu.cn    版权所有@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邮编:101601 备ICP800051890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学院街465号       京ICP备20016947号-1